当前目录
《中国牛业科学》创刊于1975年,属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科技期刊。本刊以促进畜牧科技与生产发展为宗旨,促进我国牛业科学研究发展,推动养牛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民致富。主要刊登黄牛、奶牛、肉牛、水牛、牦牛等各类牛种的繁殖育种,保健及疾病防治,牛的饲料、饲养管理,牛的养殖环境(牧场)建设、保护及养殖过程中的机械设施,牛奶(肉、皮和内脏等)加工,牛的产业经济,牧草和草地栽培、经营和管理,种草养牛、科技扶贫等,牛奶(肉)质量安全和品质检测以及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在牛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动物在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栏目主要有科学试验,综述,调查研究,专论,科技转化,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环境保护,疫病防治及保健,饲料营养及管理,奶(肉)安全生产及品质检测,生物技术,教学园地,其他动物等。
更多>>
- 宁夏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纾困建议
- 昝林森 杨武才
- 2024,50(6):1-3[摘要](54)[PDF](25)
- 秦川牛发情周期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胎次差异
- 杨本顺,叶苗苗,周正海,张志鹏,马文玲,张涛平,昝林森,杨武才
- 2024,50(6):4-8[摘要](32)[PDF](14)
- 延黄牛PLK2基因第6外显子多态性及与肌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相关分析
- 方文文,杨少滢,刘 宇,缪立生,赵玉民,曹 阳
- 2024,50(6):9-13[摘要](23)[PDF](17)
- 运用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不同月龄肉用褐牛体重
- 陈素梅,闫向民
- 2024,50(6):14-27[摘要](28)[PDF](15)
- 西门塔尔牛、褐牛与新疆天山牦牛的杂交效果比较研究
- 袁立岗,柳炜
- 2024,50(6):28-30[摘要](20)[PDF](13)
- 安格斯牛与6个不同肉牛品种的杂交效果研究
- 杨国荣,鲁金强,邓成松,吴绍伟,姜山,杨世鹏,张松梅
- 2024,50(6):31-35[摘要](21)[PDF](12)
- 弗莱威赫杂交牛育肥生产和屠宰性能测定及分析
- 龚飞飞,邵陶祺,黄新宇,刘佳,徐唱
- 2024,50(6):36-39[摘要](18)[PDF](9)
- 宏基因组NGS技术在肉牛疫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刘文进,李兆龙,杨海峰,赵璐
- 2024,50(6):40-44[摘要](18)[PDF](12)
- 牛粪有氧生物发酵及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何茂昌,杨军祥,郭海龙,罗 琰,高 博,王燕燕,石福岳,尚 涛,李 斐
- 2024,50(6):45-49[摘要](21)[PDF](14)
- 探究维生素ADE对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王思翰,闫向民
- 2024,50(6):50-53[摘要](20)[PDF](15)
- 不同混合青贮对西门塔尔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段军红,白晶晶,孔垂永,田宗祥,郭宪
- 2024,50(6):54-58[摘要](28)[PDF](26)
- 添加复合益生菌对不同品种育肥牛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及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 潘伊微,李文,周斐然,蔡树东,刘增照,罗生金
- 2024,50(6):59-65[摘要](19)[PDF](18)
- 短角牛无角及红毛性状提纯选育初报
- 邵学芬,耿文诚,董正勖,向必勇,朱胜全
- 2024,50(6):66-70[摘要](18)[PDF](9)
- 新安江水牛的生长发育规律
- 金海,许娟,赵拴平,贾玉堂,刘峻,李永胜,徐磊
- 2024,50(6):71-75[摘要](14)[PDF](9)
- 武威市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 张开栋,杨伟刚,王桃,魏晓燕,李晓燕
- 2024,50(6):76-78[摘要](23)[PDF](21)
- 陇东南部林缘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 岳贝凡,白美婷,冯艳丽
- 2024,50(6):79-82[摘要](20)[PDF](12)
- 贵州省肉牛屠宰加工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 欧娟,李子建,詹瑜,付杰,饶珈,王培,史琼
- 2024,50(6):83-86[摘要](19)[PDF](12)
- 临夏市牛羊全链条发展现状及对策意见
- 王建林
- 2024,50(6):87-89[摘要](21)[PDF](13)
- 德州市奶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 张吉猛
- 2024,50(6):90-91[摘要](21)[PDF](13)
- 标题:肉牛产业创新路 三产融合促发展
- 刘宽峰
- 2024,50(6):92-93[摘要](21)[PDF](11)
- 新疆褐牛分子生物学和组学研究进展
- 王骁,马桢,高亮,谢鹏贵,苏楠,陈文中,张雨夏,闫向民,陈雪松
- 2024,50(6):94-101[摘要](22)[PDF](10)
- 麟游县牛羊寄生虫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
- 张静,闫红军
- 2024,50(6):102-104[摘要](20)[PDF](10)
- 初产母牛产后截瘫的诊治报告
- 杨振,李豪杰,郭小萍
- 2024,50(6):105-108[摘要](19)[PDF](14)
- 浅谈省外引牛检疫规程
- 毛力权
- 2024,50(6):109-110[摘要](16)[PDF](13)
- 牛热射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 黄浩晟,范富辉
- 2024,50(6):111-113[摘要](22)[PDF](11)
- 基于 Cite Space 对培植牛黄的研究现状分析
- 高明彦,张永明
- 2024,50(6):114-118[摘要](16)[PDF](11)
行业论坛
科学试验
专论
综述
调查研究
技术推广
牛病防治
其它
- 宁夏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纾困建议
- 昝林森 杨武才
- 中国肉牛产业在政策、市场、科技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规模小、效率低、市场价格波动等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特别是西海固地区肉牛产业的发展概况,并从保护母牛群、保障饲草料生产、服务生产经营主体、提高生产水平、坚持全产业链经营和推进产学研用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当前肉牛产业发展困境的建议,以促进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2024,50(6): 1-3
    [摘要](54)     [PDF](25) 科学试验
- 秦川牛发情周期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胎次差异
- 杨本顺,叶苗苗,周正海,张志鹏,马文玲,张涛平,昝林森,杨武才
- 肉牛繁殖力低下始终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利用外源生殖激素调控发情周期可以提高繁殖力,但不同胎次的母牛在发情调控和超数排卵过程中对激素处理的响应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测定激素水平,监测秦川牛发情周期内的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4)浓度,比较青年牛与经产牛的激素水平差异。结果表明,在发情周期内,青年秦川牛的FSH浓度在第15天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 E2浓度在第0天和第20天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P4浓度在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LH浓度在整个发情周期中均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这些发现为制定基于胎次的激素处理策略提供了依据,从而有助于提高肉牛的繁殖效率。
- 2024,50(6): 4-8
    [摘要](32)     [PDF](14) - 延黄牛PLK2基因第6外显子多态性及与肌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相关分析
- 方文文,杨少滢,刘 宇,缪立生,赵玉民,曹 阳
- 为探究延黄牛PLK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以96头延黄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测序方法检测PLK2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肌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连锁关系。结果显示,延黄牛PLK2基因第六外显子存在1个突变位点(Chr20:20,849,922C>T),产生三种基因型,CC为优势基因型。该位点基因纯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635、1.573;多态信息含量为0.298,属中度多态。连锁分析发现CC基因型个体的缬氨酸含量显著大于CT型。CC、CT基因型个体的棕榈酸、棕榈油酸极显著高于TT型,油酸含量显著高于TT型;TT基因型个体的亚油酸含量极显著高于CC、CT型,硬脂酸、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高于CC、CT型。初步证明,PLK2基因可作为延黄牛肉质性状选育提高的潜在分子标记。
- 2024,50(6): 9-13
    [摘要](23)     [PDF](17) - 运用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不同月龄肉用褐牛体重
- 陈素梅,闫向民
- 【目的】体尺体重是衡量牛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对饲养管理与选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构建新疆褐牛公母牛体尺与体重回归预测模型。【方法】在本研究中选取了不同月龄阶段健康状况良好、品种特征明显的新疆褐牛公母牛共2045头,对不同年龄和性别下的新疆褐牛进行体尺及体重指标测定,并将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13个体尺指标和仅用相关系数最高的4个体尺指标与体重的关系,构建了相应的体尺与体重回归模型。【结果】通过对比 建立的模型,我们研究发现胸围和腹围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于0-6月龄的,使用13个体尺指标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具有最高的拟合度分别为0-6月龄的公牛和母牛,为 0.918和0.942,0-6月龄公牛线性回归方程:Y=-165.185+0.028X1-0.088X2-0.035X3+0.239X4+1.668X5+0.109X6+1.053X7-0.439X8+1.068X9+1.796X10+1.573X11-0.802X12-0.258X13 (R2=0.918),0-6月龄母牛线性回归方程:Y=-182.399+0.97X1-0.359X2+0.579X3-0.097X4-0.683X5+0.025X6-0.364X7+0.502X8+0.329X9+1.374X10+1.786X11-0.083X12+0.097X13(R2=0.942);使用4个体尺指标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具有最高的拟合度分别为0.882和0.933,0-6月龄公牛线性回归方程:Y=-162.511+0.555X2+1.218X9+0.986X11-0.127X12(R2=0.882),0-6月龄母牛线性回归方程:Y=-175.941+0.436X2+0.449X9+2.073X11-0.213X12 (R2=0.933)。不同性别的牛群在各年龄段生长发育速度不同,除13-18月龄的公牛外,在此年龄段发育迅速,变化大,动态明显。导致体尺与体重的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在其他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模型展现了良好的拟合效果。【结论】新疆褐牛的体尺与体重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建立了体尺预测体重的线性回归公式,且0-6月龄、7-12月龄以及30月龄以上的牛群的模型通过成对样本t检验得出预测体重与实测体重呈现不显著,可以用来预测牛群的体重。这对新疆褐牛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生长发育检测,体重预测有了一定的生产实践。
- 2024,50(6): 14-27
    [摘要](28)     [PDF](15) - 西门塔尔牛、褐牛与新疆天山牦牛的杂交效果比较研究
- 袁立岗,柳炜
- 利用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技术,分别以褐牛和西门塔尔牛为父本,与新疆天山牦牛开展种间杂交,结果:产犊率为43.5%。西犏牛、褐犏牛、牦牛,公母平均初生体重分别为:32.5kg、31kg、20.2kg,公母平均初生体高分别为72.5cm、63.7cm、58cm,公母平均初生体斜长分别为63cm、61.3cm、55.6cm,公母平均初生胸围分别为82cm、82.7cm、67.6cm,公母平均初生管围分别为12.5cm、11.3cm、10.8cm。犏牛具有明显优势。
- 2024,50(6): 28-30
    [摘要](20)     [PDF](13) - 安格斯牛与6个不同肉牛品种的杂交效果研究
- 杨国荣,鲁金强,邓成松,吴绍伟,姜山,杨世鹏,张松梅
- 摘要:为探索安格斯牛与不同肉牛品种的杂交效果,以引进澳大利亚黑安格斯母牛为基础,开展安格斯牛、云岭牛、和牛、短角牛、独龙牛和文山牛6个品种公牛进行杂交组合试验,配种比例1:30(公母比例为1:30)。结果表明,安格斯牛群繁殖力高,参配母牛337头,产犊牛314头,产犊率为93.17%,牛群犊牛成活率为99.91%,繁殖成活率为97.64%。其中安格斯牛初生重平均34.16±4.01 kg、短安杂F1 34.61±5.87 kg、云安杂F1 33.57±5.80 kg、云安杂F1 32.48±4.06 kg、文安杂F1 28.10±1.79 kg和独安杂F1 24.71±6.24 kg。黑安格斯与外来品种间的杂交效果很好,但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而文安杂F1初生重明显低于引进肉牛品种的杂交后代(P<0.05),独安杂F1初生重极显著低于引进品种的杂交后代(P<0.01),显著低于文安杂F1(P<0.05)。本研究中初步揭示了安格斯牛不同杂交组合的效果,为将来育种提供了积极的科学参考。
- 2024,50(6): 31-35
    [摘要](21)     [PDF](12) - 弗莱威赫杂交牛育肥生产和屠宰性能测定及分析
- 龚飞飞,邵陶祺,黄新宇,刘佳,徐唱
- 本试验旨在研究测定弗莱威赫×黑白花F1代新型乳肉兼用品种公牛的育肥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为选育和生产推广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总计20头F1代公牛(BW =264.5±35.11 kg,平均8月龄)用于本试验。试验牛只均为散栏饲养,后期自由采食,全期自由饮水。经过397天饲喂试验,结果表明F1代新型乳肉兼用品种育肥公牛从264.5 kg生长至698.2 kg,全期平均日增重1.09 kg/d,干物质采食量最高可达16.46 kg/d。在本试验的育肥环境和日粮条件下,育肥后期料肉比介于10.1-16.4之间。经屠宰发现,F1代杂交公牛屠宰胴体重394.3 kg,屠宰率平均可达6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F1代杂交公牛表现出较高的采食潜力以及良好的高温环境下育肥性能,同时经过屠宰可获得较高的屠宰率,在育肥生产和屠宰性能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选育和推广潜力。
- 2024,50(6): 36-39
    [摘要](18)     [PDF](9) - 宏基因组NGS技术在肉牛疫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刘文进,李兆龙,杨海峰,赵璐
- 为调查新疆昌吉州区肉牛主要疫病病原,本试验应用mNGS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昌吉州地区的肉牛养殖场、活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中表现不同临床症状的46份病样进行检测,结果检出病毒、细菌,血原虫病和支原体等78种病原,结合当前国内外肉牛养殖过程中已经报道和流行的病原,与宏基因组检测的46份临床病例样品的检测出的进行临床比对,筛查出细菌13种、病毒13种,以及支原体、血原虫等其他病原4种,共计30个主要病原,为新疆昌吉肉牛养殖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 2024,50(6): 40-44
    [摘要](18)     [PDF](12) - 牛粪有氧生物发酵及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何茂昌,杨军祥,郭海龙,罗 琰,高 博,王燕燕,石福岳,尚 涛,李 斐
- 测定不同方式牛粪有氧生物发酵的发酵效果,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平均环境温度>16℃时,试验Ⅰ组的发酵升温速度最快,发酵温度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发酵高温维持时间最长(50℃以上9d、60℃以上7d);试验Ⅱ组的发酵升温速度次之,发酵温度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试验Ⅲ组和对照组,发酵高温维持时间(50℃以上8d)大于试验Ⅲ组(50℃以上3d)和对照组(<30℃)。平均环境温度≤10℃时,各组升温速度及发酵温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动态方式效果最优,静态方式次之,自然堆肥最差。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能加快生物发酵效能,环境温度、供氧、含水率为牛粪堆肥生物发酵的重要影响因素。“水分调节预处理+堆垛静态自然通风”比自然堆肥能显著加快牛粪升温速度并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温发酵。
- 2024,50(6): 45-49
    [摘要](21)     [PDF](14) - 探究维生素ADE对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王思翰,闫向民
-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注射维生素ADE对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饲养管理条件相同、不同胎次、怀孕7个月的西门塔尔母牛共三批次,每批次试验组30头、对照组20头,三批次共计150头。对照组母牛严格执行保健护理程序,在产后14天、28天、42天各肌注PGF2α4ml,从第42天注射PGF2α的次日起,每天全天候视频监控发情情况,连续观察15d。试验组母牛产前60d、产前30d、产后2h内各肌肉分点注射维生素ADE注射液10ml,其余程序均与对照组相同,从第42天肌肉注射PGF2α的次日起,每天全天候视频监控发情情况,连续观察15d。【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产后瘫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发情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情期受胎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维生素ADE不仅能显著减少母牛产后胎衣不下、产后瘫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还能显著提高产后母牛的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
- 2024,50(6): 50-53
    [摘要](20)     [PDF](15) - 不同混合青贮对西门塔尔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段军红,白晶晶,孔垂永,田宗祥,郭宪
-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苜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对西门塔尔肉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养殖效益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380±10.25kg)健康的西门塔尔(四代)牛60 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肉牛日饲喂精饲料组成相同,粗饲料由苜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制作,其中Ⅰ组(对照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苜蓿含量分别为0%、15%、25%、35%和45%。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Ⅴ组、Ⅳ组日均采食量分别为12.24kg和12.03kg,日均增重分别为1420g和1370g,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Ⅴ组、Ⅳ组料重比分别为8.62和8.78,均显著低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 < 0.05)。各组间屠宰率、净肉率、失水率、嫩度、pH值差异均不显著(P >0.05);Ⅴ组、Ⅳ组眼肌面积分别为84.06和83.63,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粗蛋白质分别为22.33%、22.86%、23.73%、25.55%、26.94%,瘦肉率分别为59.66%、60.83%、61.57%、64.15%、66.37%,大理石花纹分别为2.83、3.15、3.21、3.42、3.58,Ⅰ组、Ⅱ组、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和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Ⅴ组、Ⅳ组与Ⅰ组、Ⅱ组和Ⅲ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日均毛利润Ⅱ组、Ⅲ组、Ⅳ组、Ⅴ组较Ⅰ组分别提高2.10元、2.34元、3.81元、4.36元。综上,不同水平的苜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提高了西门塔尔肉牛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养殖效益,其中添加35%—45%之间的苜蓿制作混合青贮饲喂肉牛效果最好,当苜蓿占比达到45%时,肉牛各项饲养指标最优。
- 2024,50(6): 54-58
    [摘要](28)     [PDF](26) - 添加复合益生菌对不同品种育肥牛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及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 潘伊微,李文,周斐然,蔡树东,刘增照,罗生金
- 本试验选取12 头,分为3组,A组(安格斯♂×哈萨克母牛♀)、B组(荷斯坦公牛♂×哈萨克母牛♀)、C组(西门塔尔牛♂×哈萨克母牛♀),每组4头,不同品种育肥牛体重468.38±38.46kg,。正饲期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CPP)后,对各组牛生长性能、肠道菌群、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分析效果。正饲期第0 d、第75 d进行称重,不同组间日增重来看,试验A组与C组相比较效果显著(p<0.05),与试验B组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B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C组增重成本最低,试验A组毛利润最高,可获得最大经济收益。正饲期0d、75d分别采集粪样,分析肠道菌群丰度变化,结果显示,3组间厚壁菌门(Fi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ata)、螺旋菌门(Spriochae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差异不显著(P>0.05);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试验A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25)。正饲期饲喂CPP前后菌群丰度变化为,试验A组髌骨细菌门前后差异极其显著(p=0.003);拟杆菌门检测,试验B组、试验C组差异均显著(p>0.01)。结果表明,添加CPP后,有益菌比例明显增加,调节菌群结构,提高肉牛育肥效果。血液生化指标显示,3组牛血液生化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EA)、尿素氮(BUN)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饲喂基础日粮+CPP对各组牛的肝肾功能影响差异不明显。试验B组总蛋白(TP)含量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B组三酰甘油(TG)含量与A组、C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荷哈F1合成蛋白能力、脂类物质吸收能力较强。
- 2024,50(6): 59-65
    [摘要](19)     [PDF](18) - 短角牛无角及红毛性状提纯选育初报
- 邵学芬,耿文诚,董正勖,向必勇,朱胜全
- [ 目的 ]利用短角牛群体中部分个体表现出被毛纯红、无角的表型特征,选留红毛且无角的优秀公母牛进行繁殖育种以达到无角红毛性状提纯选育的目的。[ 方法 ]制定无角红毛短角牛体型外貌鉴定标准,在繁殖群体中清除不符合育种目标的种牛,根据体型外貌鉴定结果并结合其它繁育生产指标选留更新牛;更新牛必须无角(角评价10分)、被毛红色或纯红(毛色评价7~10分)。[ 结果 ]通过5年的选育,繁殖群体全部表现为无角红毛性状特征;在繁殖后代中,无角牛占比由2020年的75.33%提高到2024年的94.24%,符合毛色育种目标的红色及纯红牛占比由2020年的40.67%提高到2024年的89.21%。[ 结论 ]短角牛无角红毛性状的提纯选育成效显著,已将有角和无角、红毛和花毛混杂的群体提纯选育为整齐一致的无角红毛种群,形成了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短角牛新品系。
- 2024,50(6): 66-70
    [摘要](18)     [PDF](9) - 新安江水牛的生长发育规律
- 金海,许娟,赵拴平,贾玉堂,刘峻,李永胜,徐磊
- 为研究新安江水牛公牛和母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在放牧条件下的309头,0~48月龄新安江水牛进行体重和体尺测定,对不同月龄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lanffy 3种生长曲线模型拟合体重变化,筛选出最佳模型,计算体重绝对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量。结果表明,新安江水牛公牛和母牛在18月龄前体重与体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18月龄后公牛生长速度仍高于母牛。Von Bertallanffy模型对公牛和母牛的拟合效果最好,R2均超过0.98。公牛在13.1月龄的拐点体重248.2 kg,母牛在10.6月龄的拐点体重216.3 kg。
- 2024,50(6): 71-75
    [摘要](14)     [PDF](9) 专论
- 武威市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 张开栋,杨伟刚,王桃,魏晓燕,李晓燕
- 奶业是甘肃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优势产业。武威地处“黄金奶源带”和祁连山下绿洲平原,是发展奶业的天然牧场。武威市将奶业作为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的重点高位推动,全力打造甘肃乳都和百亿级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武威市奶牛存栏量从2019年的2.8万头发展到目前的11.1万头,已初步形成“1+6+N”奶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本文对武威市奶业现状进行了概述,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奶业发展提供参考。
- 2024,50(6): 76-78
    [摘要](23)     [PDF](21) - 陇东南部林缘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 岳贝凡,白美婷,冯艳丽
- 摘 要:目前陇东南部林缘山区肉牛产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初期,但剖析肉牛产业现状,当前销路不畅交易不活跃、现代养殖技术尚未普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缺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较少、肉牛养殖产生的排泄物威胁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非常突出。本文通过对目前陇东南部林缘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使肉牛养殖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期望能对该区域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 2024,50(6): 79-82
    [摘要](20)     [PDF](12) - 贵州省肉牛屠宰加工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 欧娟,李子建,詹瑜,付杰,饶珈,王培,史琼
- 肉牛屠宰加工是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其发展效益直接决定了肉牛产业链的稳定性与价值链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得益于消费转型升级及宏观政策推动,贵州省肉牛产业前端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而肉牛屠宰加工、市场推广及品牌建设等产业后端并未协同发展。本文立足贵州肉牛屠宰加工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定点屠宰企业布局、屠宰加工设施设备、牛肉产品结构及屠宰加工标准体系等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政策,提出优化定点屠宰加工企业布局、改善中小微定点屠宰企业屠宰加工条件、提高标准化屠宰加工生产线利用效率、完善肉牛屠宰加工标准体系等对策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 2024,50(6): 83-86
    [摘要](19)     [PDF](12) - 临夏市牛羊全链条发展现状及对策意见
- 王建林
-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农牧过渡带,以独特的人文环境、区位优势及民族特有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以牛羊养殖为重点的特色养殖。牛羊产业成为推动农村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者根据近几年来基层工作实际情况,从不同层面提出牛羊产业链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 2024,50(6): 87-89
    [摘要](21)     [PDF](13) - 德州市奶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 张吉猛
- 近年来德州市把奶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奶牛养殖基础和乳品加工水平较好,奶业已成为德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之一,是德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笔者对德州市奶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实地调研与研究。研究分析了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模式和经验,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摸清了德州市奶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德州市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和优势,并剖析了德州市奶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发展对策。
- 2024,50(6): 90-91
    [摘要](21)     [PDF](13) - 标题:肉牛产业创新路 三产融合促发展
- 刘宽峰
- 目前肉牛产业发展正处于低谷期,保持肉牛产业发展积极性极其重要,必须转变原来的发展思路,走农牧结合、三产融合的发展之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拓宽金融思路,以达到稳定肉牛产业发展的目标。
- 2024,50(6): 92-93
    [摘要](21)     [PDF](11) 综述
- 新疆褐牛分子生物学和组学研究进展
- 王骁,马桢,高亮,谢鹏贵,苏楠,陈文中,张雨夏,闫向民,陈雪松
- 【目的】回顾与总结近十年新疆褐牛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组学技术在遗传,育种,产品品质,消化道微生物和疾病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新疆褐牛持续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CBI 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与新疆褐牛研究相关的文献, 收集到SCI文献28篇和中文文献22篇,共汇总分析50篇文献。【结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疆褐牛经济性状基因包括:生长性状6个基因,肉质性状7个基因,泌乳性状10个基因,抗病性状4个基因。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宏基因组学和DNA甲基化)研究了新疆褐牛的遗传进化,基因组选择育种,经济性状候选基因,消化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抗乳房炎和抗呼吸道疾病的分子机理。【结论】新疆褐牛研究已进入组学时代,但相较于国内其他牛种起步较晚,文献数量较少,可借鉴和研究的空间比较大。应加强与内地省份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积极加入国内外有关牛组学的大型研究计划,利用其中的大数据资源和新算法或模型,深入挖掘新疆褐牛的遗传潜力和经济价值,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培育新疆褐牛新品系,在种业振兴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 2024,50(6): 94-101
    [摘要](22)     [PDF](10) 调查研究
- 麟游县牛羊寄生虫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
- 张静,闫红军
- 近年来,牛羊寄生虫病是威胁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主要因素,患病牛羊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阻,身体消瘦,生产能力下降,很容易诱发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危害严重时会引发大批量牛羊的死亡。为掌握我县牛羊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科学制定消杀方案,切实做到“精准施药、效果良好”,减少寄生虫病对养殖业的危害。2021年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县境内10个规模羊场和6个秦川牛养殖户,随机抽样6头秦川牛、20只布尔山羊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体内寄生虫检查。经检查感染寄生虫山羊15只,检出寄生虫9种,感染率75%,秦川牛感染寄生虫4头,检出寄生虫4种,感染率67%。
- 2024,50(6): 102-104
    [摘要](20)     [PDF](10) - 初产母牛产后截瘫的诊治报告
- 杨振,李豪杰,郭小萍
- 母牛产后截瘫是家畜养殖中常见的外产科疾病,其临床症状多以精神不振、后肢截瘫无法自行站立、行走,仅前肢可做出行为动作为主要表现,如对病畜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其便会出现后肢肌肉萎缩进而导致无法治愈,会对农牧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疾病的出现需引起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重视与研究。笔者救治了一起因不科学助产导致初产母牛产后截瘫的病例,该例共3头患病牛,其中2头在治疗的7d内恢复正常,另1头在连续治疗7d后仍未出现好转,反而症状加重,因此对该患病牛只得做淘汰处理。该病例患病牛只多、病情各异且对畜牧兽医工作者极具学习与反思的意义,故笔者对该例病畜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记录,以此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 2024,50(6): 105-108
    [摘要](19)     [PDF](14) 技术推广
- 浅谈省外引牛检疫规程
- 毛力权
-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畜牧业也在快速发展,省外引牛也变得日益频繁。为了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本文详细阐述了省外引牛的检疫规程,包括检疫准备、申报检疫、申报受理、现场检疫、实验室检测、检疫结果处理、检疫记录等方面,以期为同仁和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 2024,50(6): 109-110
    [摘要](16)     [PDF](13) 牛病防治
- 牛热射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 黄浩晟,范富辉
- 牛热射病是一种由夏季高温引发的常见病,是由于高温天气,使得牛群,尤其是那些处于户外饲养环境或缺乏有效降温措施而引发的热射病。热射病牛其产奶量、肉质及繁殖性能均会显著下降,影响牛只的生产力,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献还探讨预防牛热射病的措施。通过该病的诊断、预防辩证,通过增强畜舍通风系统、调节畜舍温度、调整饲料配方以及确保充足清洁的水源供给等预防热射病的措施进行阐述,以供养殖户了解该病防治办法,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
- 2024,50(6): 111-113
    [摘要](22)     [PDF](11) 其它
- 基于 Cite Space 对培植牛黄的研究现状分析
- 高明彦,张永明
- 培植牛黄作为一种天然牛黄代用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探讨培植牛黄的研究动态,以中国知网(CNKI)和 Web of Science 对 1990-2023 年度培植牛黄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 Cite Space 6.1 对文献内容进行可视化并对培植牛黄的研究现状分析,以发现研究热点和趋势。结果显示,国内的发文量较国外多;国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培植牛黄的临床技术应用,而国内研究热点则主要集中在培植牛黄产量及质量等方面。未来将结合现阶段技术扩展培植牛黄研究领域范围,为培植牛黄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2024,50(6): 114-118
    [摘要](16)     [PDF](11)